新抗三號用途都有哪些
發布時間:
2024/03/18 21:07
能力。
隨著1月北斗三號工程第三、第四顆組網衛星的成功發射,2018年北斗導航將迎來密集發射期。業內人士表示,到2018年底,我國將發射18顆北斗三號衛星,完成基本星座建設,到2020年底,將完成30顆北斗三號衛星的全球組網建設。北斗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近日表示,與北斗二號相比,北斗三號衛星系統不僅實現了全球覆蓋,在衛星載荷方面也有很大進步,增加了全球搜救功能,搜救精度可達級。
適逢海聊科技在日前正式對外發布了北斗三號短報文模組,的文章,海聊科技就跟大家聊一聊,北斗在各行各業的應用。
北斗二代衛星穩固了我們的太空疆域,也讓整個北斗團隊開始放眼全球,2009年,北斗三號工程正式啟動建設,加快北斗系統盡早服務全球、造福全人類。
從時間上看,今年7月30日,北斗網發布北斗網就發布了關于的文章,里面有一段話:
今年3月27日,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撤離空間站。4月16日,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也完成了任務,搭乘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順利返回地面,這也是我國的航天員乘組實現六個月的在軌駐留。
經過了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四次發射任務,包括天舟二號貨運飛船、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、天舟三號貨運飛船以及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發射。當天舟四號貨運飛船發射那一刻,也意味著中國空間站正式進入建設階段,兵馬未動糧草先行,天舟四號為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航天員乘組送去物資。
這些年來,我們一直沒有停下腳步。至2009年我國又開始了北斗三號的建設。2017年顆北斗三號順利升空,之后我國又用了兩年的時間,在2019年12月,將28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和2顆北斗二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。我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,向世界證明,我們有能力發展自己的導航系統。
6月23日,隨著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一枚運載火箭發射升空,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第55顆衛星成功進入軌道。這標志著北斗三號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就位,北斗三號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順利完成。
北斗芯片國產化持續突破;短報文芯片有望成為新增長點:2020年以來,西南設計推出了包括多頻導航SoC、北斗三號高精度射頻芯片以及衛星導航模組產品,已進入亞米級、高精度、慣導、授時等衛星導航高端應用場景,未來隨著北斗三號服務的持續滲透以及應用鋪開,相關芯片需求將持續增長。
從1994年開始啟動北斗一號工程算起,到北斗三號完成共用了二十六年。毫不夸張地說,這其間北斗人克服了千難萬險,經歷了千辛萬苦。按照北斗系統的發展規劃,北斗一號實現服務中國,二號實現服務亞太。而北斗三號的落成,則標準北斗系統具有了服務全球的能力。進入新時代、新階段的北斗,面臨著一個全新問題:全球時代的中國衛星,應該如何縮短與其他具有先發優勢系統的差距,塑造自己的差異化價值?
查看更多...
免責聲明:內容轉發自互聯網,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,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果您發現本網站有涉嫌抄襲的內容,請轉至聯系我們進行舉報,并提供相關證據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。
上一篇:
下一篇: